2023教资笔试备考:教综必考的感知觉规律(3)

来源:招教网时间:2023-02-28责任编辑:bjszz

关键词: 教师资格证

  • *备考没方向?
  • *考试时间不清楚?
  • *成绩看不懂?
  • *考试内容没有掌握?
  • *拿证之后何去何从?
  • *别人上岸也这么难?

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
▪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
▪ 获取1对1备考指导

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

1.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

(1)实物直观

实物直观指在感知实际事物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教学方式。

实物直观富于真实性,因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正确理解,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但是,实物直观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。

一是它往往不易突出事物的本质因素。在实际事物中,本质因素与非本质因素往往结合在一起,而且非本质因素一般表现得比较强烈。

二是由于受时间、空间的限制,它无法提供某些重要的感性材料,如动植物的生长过程、化学反应的过程、原子的结构等都难于通过实物直接观察。

(2)模像直观

模像直观指观察与教材相关的模型与图像(如图片、图表、幻灯、电影、录像、电视等),形成感知表象。

(3)言语直观

言语直观指在生动形象的言语作用下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,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。言语直观不受时间、空间和设备的限制,感性材料来源更丰富,是教学中大量采用的直观方式。


2.遵循感知规律,促进直观教学

(1)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,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

言语与实物、模象直观结合有三种方式:

①言语在前,形象在后,主要起动员与提示的作用;

②言语与形象交叉或同时进行,言语主要起引导观察、补充说明重点与难点的作用;

③言语在形象的后面,主要起总结概括或强化的作用。

(2)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,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

①强度律。直观对象必须达到一定强度,才能为学习者清晰的感知,因此教师语言应尽量抑扬顿挫。

②差异律。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影响人们的感知效果,对象和背景差异越大,将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越容易。比如:板书设计。

③活动律。指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。比如:通过多媒体模拟植物的生长过程。

④组合律。指空间上接近、时间上连续、形状上相同、颜色上一致的事物,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的感知。比如:教材编排分段分节。

(3)教会学生观察方法,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

(4)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

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

  • 考试公告
  • 成绩查询
  • 资格认定
  • 备考讲座

扫码进群,备考路上不孤独,互帮互助,共同上岸!

点击打开
收藏

复制链接

微信扫一扫

手机登录确认

微信扫码下载

微信扫一扫,即可下载

— 登录账号,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—

每日一练

历年试题

面试宝典

时政热点

欢迎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