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教资考试:热点命题作文——逆境/阅读

来源:招教网时间:2023-03-01责任编辑:zjw1

关键词: 教师资格证

  • *备考没方向?
  • *考试时间不清楚?
  • *成绩看不懂?
  • *考试内容没有掌握?
  • *拿证之后何去何从?
  • *别人上岸也这么难?

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
▪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
▪ 获取1对1备考指导

教资笔试考试倒计时,作文词穷不会写?今天,招教网就为大家奉上常考主题作文素材,包含名人名言和案例,都是常用素材。

一、综素作文常考主题之“逆境”

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,在这种环境中我们维持生存、成就事业时会遇到一种顺利的环境、和谐的局面、良好的态势即所谓的顺境;也可能会感到困难重重,即所谓的逆境。我们都希望各方面顺风顺水,但是逆境不可避免地出现。逆境固然给我们生活及事业带来很大的障碍,但是当外界的环境不可改变时,我们要调整心态,勇于面对逆境中的困难,克服逆境,在逆境的磨炼中得到自我的提升,使逆境成为自我前进的动力。

(一)名人名言

·岁不寒,无以知松柏;事不难,无以知君子。——《荀子》

·君子遇穷困,则德益进,逆益进。——(宋)陆九渊

·青年之字典,无“困难”之字,青年之口头,无“障碍”之语;惟知跃进,惟知雄飞,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,奇僻之思想,锐敏之直觉,活泼之生命,以创造环境,征服历史。——李大钊

·逆境是事业之路上的不速之客。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,没有一个地方是荒凉偏僻的。在任何逆境中,他都能充实自己。——丁玲

·用自己的逆境与别人的顺境对比,是糊涂。用自己现在的逆境同自己以往的顺境对比,是愚蠢。用自己的逆境和他人的逆境相比,是卑微。——刘心武

·意志坚强的乐观主义者用“世上无难事”的人生观来思考问题,越是遭受悲剧打击,越是表现得坚强。——(古罗马)西尼加

·最困难的时候,也就是离成功不远的时候。——(法国)拿破仑

·人要学会走路,也要学会摔跤,而且只有经过摔跤,他才能学会走路。——(德国)马克思

·不幸,是天才的进身之阶,信徒的洗礼之水,弱者的无底之渊。——(法国)巴尔扎克

·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,它绝不能使我完全屈服。——(德国)贝多芬

·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,你尽可以消灭它,可就是打不败它。——(美国)海明威

·人的一生,总是难免有浮沉。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,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倒。反复地一浮一沉,对于一个人来说,正是磨炼。因此,浮在上面的,不必骄傲;沉在底下的,更用不着悲观。必须以率直、谦虚的态度,乐观进取、向前迈进。——(日本)松下幸之助

(二)故事事例

1.李嘉诚:苦难造就的商业巨擘

李嘉诚12岁时,和全家躲着不时而来的流弹,爬过一道道封锁线,历尽千辛万苦,辗转到达香港。

李嘉诚15岁那年,他的父亲不幸染病去世。作为长子的他不得不含泪告别心爱的学业,过早地挑起家庭的重担。他的第一份工作,是在一家小茶楼当跑堂。每天,他起早贪黑地倒茶、扫地、擦桌、侍候客人,忙得不可开交。尽管如此,他在工作的间隙,还细心观察学习别人如何做生意,如何接待顾客,如何成交。这段艰辛的打工经历,使他具备了吃苦的能力,也学会了察言观色。19岁那年,李嘉诚开始了他的推销生涯。刚开始,他在向客户推销产品时,总是十分紧张,于是他就在出门前或者路上把要说的话想好,反复练习,成功地克服了紧张的心理。走南闯北的推销生涯,不仅使李嘉诚有了一定的商业头脑和丰富的商业知识,还让他结识了很多朋友,学会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知识,为他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
李嘉诚曾说:“苦难的生活,是我人生的最好锻炼,尤其是做推销员,使我学会了不少东西,明白了不少道理。所有这些,是我今天10亿、100亿也买不到的。”凭着在苦难中学到的东西和他努力、谨慎、追求卓越的精神,1950年,李嘉诚创立了长江塑胶厂(1957年岁尾,长江塑胶厂改名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),最初只经营塑胶制品,之后慢慢地发展成一个涵盖物业发展与投资、房地产代理与管理、电讯、酒店以及能源等产业的跨国大企业。

2.史铁生:从困境中找出生命的精彩

命运许多时候是不公平的,史铁生双腿瘫痪,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,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。他摇着轮椅,徘徊在荒芜的地坛。他想到过去,想到现实,想到母亲,想到生命,想到欲望……挣扎、求存和奋斗战胜了绝望、懦弱和苟且。最终,他用手中的笔,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生活,对“什么是生命”“为什么要活着”“怎样活着”等问题做出了哲学的思考和回答,用残缺的人生写出了最智慧的文字,成为我们心中的一盏明灯。和史铁生一同插队的好友孙立哲表示,“从困境中找出生命的精彩”是史铁生教给他的。“插队时他把我带到赤脚医生的道路,找到了在农村生活的价值。后来我回北京一片迷茫,我们俩相依为命一起住,觉得生活很苦,但看铁生连工作都没有,身体残疾,觉得他比我更苦。是他让我明白人生的本质是和困境周旋,最终的成功是对未来的眺望,对信仰的眺望。”

3.曹雪芹:十年辛苦不寻常

中国古代文学史璨若星河,在这些伟大精彩的传世作品中,《红楼梦》占有其独特的一席。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古典长篇小说经历了漫长的创作过程,作者曹雪芹自己说:“披阅十载,增删五次”,那么曹雪芹何以会写出这样一部流芳百世的作品?又为什么屡次修改反复审阅?

出身贵族世家的曹雪芹自幼在“秦淮风月”之地长大,有过一段“锦衣纨绮”“饮甘廣肥”的生活。然而雍正皇帝继位后,曹家的好运也到了头。到曹頫这一辈时,雍正帝以亏欠巨额为罪名将曹頫治罪。曹家自此走向衰败。曹雪芹晚年移居北京西郊,生活更加潦倒,常“举家食粥酒常赊”,靠着卖画和亲友的接济过日子。

曹雪芹家族,从大富大贵到穷困潦倒,经历了巨大的人生落差,饱尝了世间冷暖,曹雪芹决定以此为素材,将自己和自己家族的故事都写下来流传后世。在家人和朋友们的支持下,曹雪芹在悼红轩中开始了此书的写作。创作开始时,曹雪芹年不满二十,他前后花了十年光阴精雕细琢,又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增删修改。曹雪芹三十岁左右,《红楼梦》的正文部分才基本形成。

4.俞敏洪:从绝望中找到希望,你就永远不会失望

自创办新东方开始,俞敏洪便创造出了一系列的“新东方神话”。新东方成为内地最大的英语培训机构,俞敏洪更是被媒体称为“中国的留学教父”“民间力量的一个符号”“出国梦的制造者”“他和他的新东方将中国人望而生畏的出国考试变成了福特式生产线”。

俞敏洪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对母校北大的感谢:“北大踹了我一脚,当时我充满了怨恨,现在却充满了感激。如果一直混下去,现在可能只是北大英语系的一个教授。”

俞敏洪当年用了三年时间才考上北大,虽然毕业后留校任教,却一直没改变被边缘化的命运。在北大求学期间的经历,可以用徐小平调侃的话来形容:“我,北大团委文化部部长;王强,北大艺术团团长;俞敏洪?观众,而且是大礼堂某个角落里的站票观众!”从毕业留校任教4年后学校才分给他一间10平方米的宿舍也看得出当时俞敏洪在北大教师中的地位。

俞敏洪留校任教的那段时间正是“出国热潮”汹涌澎湃的时期,有能力的同学相继远赴重洋镀金,西语系毕业的俞敏洪理所当然也把出国当成了奋斗目标。他在博客里曾这样回忆:“1988年我托福考了高分,但就在我全力以赴为出国而奋斗时,内地动荡的1989年导致美国对中国紧缩留学政策。以后的两年,中国赴美留学的人数大减,再加上我在北大学习成绩并不算优秀,赴美留学的梦想在努力了三年半后付诸东流。”然而,一起付诸东流的还有俞敏洪的积蓄。比这还严重的是,为了赚取出国留学的费用,俞敏洪不得不到校外的民办外语培训机构教课,结果被北大发现之后给予了严厉的通报批评。为了挽回颜而,俞敏洪辞职离开了北大。

二、综素作文常考主题之“阅读”

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。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,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,陶冶人们的情操,提升自我修养。阅读是一种理解、领悟、吸收、鉴赏、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。自从世界上出现了记录的信息,人类的阅读活动就开始了。阅读是文明的一种象征,它贯穿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全过程,在整个人类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
(一)名人名言

·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——(唐)杜甫

·立身以立学为先,立学以读书为本。——(宋)欧阳修

·读书有三到:心到、眼到、口到。——(宋)朱熹

·人是活的,书是死的。活人读死书,可以把书读活。死书读活人,可以把人读死。——郭沫若

·唯对于书,不能忘情。我之于书,爱护备至;污者净之,折者平之。勿为书蠹,勿为书痴,勿拘泥之,勿尽信之。——孙犁

·生活里没有书籍,就好像没有阳光;智慧里没有书籍,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。——(英国)莎士比亚

·读书不要贪多,而是要多加思索,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。——(法国)卢梭

·读史使人明智,读诗使人灵秀,数学使人周密,科学使人深刻,伦理学使人庄重,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;凡有所学,皆成性格。——(英国)培根

·读益书的条件之一就是不读坏书。因为生命是短暂的,而时间和精力又是有限的。——(德国)叔本华

·读一本好书,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。——(德国)歌德

·读书而不能运用,则所读书等于废纸。——(美国)华盛顿

·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。——(苏联)高尔基

(二)故事事例

1.世界上最爱读书的民族

知识就是力量,知识就是财富。读书标志着一个国家精神发育所能达到的高度,决定着一个国家文明和文化发展的走向,是文明和愚昧的分水岭。

这个世界上最爱读书的人是犹太人,国家当然是以色列了。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。读书的好习惯从娃娃就开始抓起。当孩子稍稍懂事时,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严肃地告诉他:书里藏着的是智慧,这要比钱或钻石贵重得多,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。

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,就连犹太人中的乞丐也是离不开书的。在犹太人眼里,爱好读书看报不仅是一种习惯,更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美德。一个最典型的事例是,在犹太人的重要节日“安息日”里,所有的犹太人都要停止所有商业和娱乐活动,商店、饭店、娱乐等场所都得关门停业,公共汽车要停运,就连航空公司的班机都要停飞,人们只能待在家中“安息”祈祷。但唯有一件事是特许的,那就是全国所有的书店都可以开门营业。而这一天光顾书店的人也最多,大家都在这里静悄悄地读书。正是靠着读书,建国历史虽短的以色列,却已经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行列。以色列自然环境恶劣,国土大部分是沙漠,而以色列却把自己的国土变成了绿洲,生产的粮食不但自己吃不完,还源源不断地出口到其他国家。以色列人口稀少,但人才济济。建国才几十年,但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8个。

还有一个国家也是极其热爱读书的,只是一般人不太熟悉,这就是匈牙利,它的国土面积和人口都不足中国的百分之一,但却拥有近两万家图书馆,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,而我国平均45.9万人才拥有一所图书馆。匈牙利也是世界上读书风气最浓的国家,常年读书的人数达500万以上,占人口的1/4还多。一个崇尚读书学习的国家,当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。在匈牙利,诺贝尔奖得主就有14位,涉及物理、化学、医学、经济、文学、和平等众多领域,若按人口比例计算,匈牙利是当之无愧的“诺奖大国”。他们的发明也非常多,可谓数不胜数,有小物件,也有尖端产品。

2.闻一多醉书

闻一多读书成瘾,一看就“醉”。就在他结婚的那天,洞房里张灯结彩,热闹非凡。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,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,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。急得大家东寻西找,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。他仍穿着旧袍,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,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,一看就要“醉”。读书能够读到“醉”,可以“醉”得忘记了人生的大事,可见书的重要。

3.侯宝林抄书

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,由于他勤奋好学,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,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。有一次,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《谑浪》,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。后来,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,就决定把书抄回来。时值冬日,他顶着狂风,冒着大雪,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,一部十多万字的书,终于被他抄录到手。

4.高尔基救书

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,爱书如命。有一次,他的房间失火了,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,其他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。为了抢救书籍,他险些被烧死。他说:“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,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,如果不是书籍的话,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,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。”

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

  • 考试公告
  • 成绩查询
  • 资格认定
  • 备考讲座

扫码进群,备考路上不孤独,互帮互助,共同上岸!

点击打开
收藏

复制链接

微信扫一扫

手机登录确认

微信扫码下载

微信扫一扫,即可下载

— 登录账号,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—

每日一练

历年试题

面试宝典

时政热点

欢迎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