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 教师资格证
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
▪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
▪ 获取1对1备考指导
一、课题:声音的产生与传播
二、教学目标
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;
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;
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,了解回声。
三、重难点: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
四、课时:1课时
五、教具:音叉、玻璃钟罩、泡沫塑料球、橡皮筋、吉他、铁架台、电脑多媒体
六、教法:启发、讲解、实验、讨论
七、教学过程
1新课引入
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,美妙的音乐声,路上嘈杂的汽车声,孩子们的玩耍声等,很难想象,如果没有声音,人类将怎样生存。许多动物同样也离不开声音。蝙蝠靠接收自己发出的声音的回声,在黑夜中飞行和捕食(人们根据这一现象,造出了雷达,用于飞机在高空中导航);猫头鹰根据田鼠在草丛中的声音判定方位,将其捕获。(边放录像边说明)
问: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?又是怎样传播开来的?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?这些都是本章将要研究的问题。
2新课讲授
(1)声音的产生
①演示实验一:敲响音叉,叉股将悬挂在铁架台上的泡沫塑料球弹开,同时我们的耳朵听见音叉发出的声音。让同学们注意观察,音叉振动时,有声音。再敲响音叉,并用手捏住叉股观察泡沫塑料球还会不会被叉股弹开,听一听还有没有声音。引导学生观察,音叉不振动时,没有声音。
②演示实验二:将用力敲响的音叉插入水中,观察,音叉溅起水花。
③学生实验一:两人一组,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,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,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。
④请大家用手摸着自己的喉头部分,轻喊一声“啊”,有什么感觉?(声带在振动)
设问:上面的这些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呢?
引出结论: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。振动停止声音也会停止。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。人说话、发声是靠声带的振动,婉转的鸟鸣声靠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,蟋蟀叫声靠的是左右翅摩擦发出的振动。
设问:吉他发声靠的是什么?(琴弦的振动)鼓发声靠的是什么?(鼓面振动)笛子发声靠的是什么?(空气振动)所以乐队里弦乐、管乐、打击乐器等的发声是不同的。声音产生后是怎样传到我们的耳朵引起听觉呢?
(2)声音的传播
观看录像,观察声音是如何传播的。
得出结论:原来,振动在空气中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,我们把这种波动叫做声波。声波由声源向四周传播开来,传入人耳后就激起耳内鼓膜的振动,人们便听到了声音。
设问:声音在其他物质中能传播吗?
学生实验:两人一组,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,另一位同学在另一边轻敲桌子,然后两人互换。
设问: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?
引出结论:固体也能传声。
设问:液体能不能传声呢?
引出结论:你潜入水中,可以听到岸上传来的声音;你家鱼缸里的鱼,当你猛拍掌时,鱼会怎样?
学生回答:这说明液体也能传声。
再次观看录像,引出结论:真空不能传声。
总结上面的现象及结论我们可知,声音靠物质传播,真空不能传声。
(3)声音传播的快慢
设问:有一种现象,要打雷时,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,为什么常常是先看到闪电,后听到雷声呢?
引出结论:这是因为声音传播速度比光的传播速度要小得多的缘故。
设问: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,空气传声与固体传声有什么不同?
学生讨论回答:原来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的传播声音快慢是不同的。
引出结论: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。空气(15℃)中声速是340m/s;25℃的水中,大约是1500m/s;钢铁中,大约是5200m/s;通过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,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快,液体中次之,在气体中传播得慢。
(4)回声
讲述: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。例如在野外活动时,对着大山喊一声,你可能听到好几次回声。如果回声比原声晚01秒以上,人耳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。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的深度、冰山的距离、敌方潜水艇的远近等。
3课堂练习
4小结
5布置作业
八、板书设计
声音的产生与传播
1声音的产生:声音(sound)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
2声音的传播:声音靠物质传播
3声音传播的快慢:空气(15℃)中声速是340m/s;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快,液体中次之,在气体传播得慢
4回声
相关推荐:
手机登录确认
微信扫码下载
微信扫一扫,即可下载